菜田土壤改良方案

土壤是蔬菜优质高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随着设施蔬菜的大面积发展,土壤恶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土壤恶化主要体现在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微量元素缺乏、土壤菌群失调等方面。

 

一、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

危害:在大部分菜区,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的现象,表现为:不但底肥化肥使用量大,而且追肥也是大量使用,这样就使得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对蔬菜的危害一是根系下扎困难,二是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出现沤根现象。土壤盐渍化是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增多,妨碍蔬菜根系正常吸水,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蔬菜就像种在盐水里一样,造成了腌根死棵。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初期地面有清霜而后发展到绿皮“青苔”,棚室内蔬菜尚为正常;中度时地面出现许多块状的红色胶状物,干后变为“红霜”,棚室内蔬菜生长到中期出现点片萎蔫;土壤盐分过重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盐霜”,棚室内蔬菜定植后根系特别少,后期死秧加重。

 

解决措施:目前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较好的措施是使用汽巴松土精,每亩地300克,使用时将松土精掺30~40公斤土撒施到蔬菜的根部附近,然后浇水即可。使用松土精后,通过松土精的物理作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蔬菜根系下扎,保证蔬菜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二、土壤菌群失调

危害: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菌,在土壤中起比较好的作用,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这些菌会引起许多的土传病害,造成死秧、死苗。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土壤菌群的失调。

解决措施:要想解决土壤菌群失调的问题,单靠使用杀菌剂来杀死土壤里面病菌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只能想办法补充土壤里面有益菌的数量,使土壤当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重新达到一个平衡,就不会影响蔬菜的长势了。目前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家园益微增产菌,每亩使用500克+50克助剂(助剂的目的是养菌),掺土30~40公斤,根据地块情况,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

 

三、微量元素缺乏

危害:连作是蔬菜种植的普遍现象,然而连年种植蔬菜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特别是硼、锌、铁等微量元素,由此引发的缺素症越来越严重,大大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解决措施:补充微量元素一要选对产品,二是选好使用时间,三是掌握用量。无论是果菜类还是叶菜类,微量元素补充有3种办法:

1.底施:底施优力硼锌+瑞绿。优力硼锌补硼补锌,每亩用量为200克;瑞绿为EDDHA螯合态最稳定的铁肥,每亩地用量50克。在整地施肥时,把优力硼锌和瑞绿混合均匀,结合其他肥料共同施入。

2.冲施:冲施瑞培乐。瑞培乐里面含铁、铜、锰、锌、硼、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全,利用率高,使用量少,每次每亩追施100克即可,配合冲施肥,补充各种元素,解决各种缺素症,平衡蔬菜吸收氮磷钾的比例,改变蔬菜品质。

3.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微量元素适合于缺素症较轻的生理病害,而且为了保证其吸收率,应选螯合态较好的微肥。补硼选用瑞培硼、补锌选用瑞培锌、补钙选用瑞培钙、补铁选用瑞绿。注意叶面喷施微量元素时,配合果蔬宝750倍液(内含稀土等)共同使用,效果更佳。

理性看待微生物肥料

问:某植保站在其试验田中得出,使用微生物肥料,农药用量减少20%~30%,瓜菜土传病害减少30%而产量提高15%~18%;在化肥用量减少40%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同等产量,而且口感大大提升。这样的数据可信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答: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们需要对微生物肥料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微生物肥料的确具有独特优势:能促进物质、能量的转换和循环利用,可以降解废弃物,提高土壤肥力和活性,改善作物品质,有利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但微生物肥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微生物肥料供应的养分有限,即使根瘤菌也只能提供作物所需氮元素的1/3-1/2,不能取代化肥;微生物肥料培肥改土作用需要以丰富的有机质物料为基础,不能取代大宗农家肥;微生物肥料的植保作用主要是抑制有害病菌,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但对爆发性病虫害没有直接的杀灭作用,不能取代农药。所以,对于试验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试验,不能过早下定论,更不能夸大微生物肥料的试验效果,否则很容易对广大农民产生误导。

 

问:在实际生产中,有些农民使用了微生物肥料却没什么效果。这是为什么?

 

答:微生物肥料是新型肥料,要获得良好效果必需过三关。第一是产品质量关,市场上的微生物肥料产品良莠不齐,购买时要查看产品的有关许可认证,必要时可做简单的对比试验;第二是运输保存关,活的微生物才有效。不能将微生物肥料与化学农药混放,不能让阳光长时间直接照射;第三是合理施用关,施用微生物肥料前要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施用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施用效果。

 

问:微生物肥料能控病,还能增产。那么,它到底是肥料,还是农药?

 

答:多数微生物肥料是通过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抑制病菌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它不能直接杀灭病虫害,因而不是农药。

问:专业人士建议,使用微生物肥料需要基层技术人员的宣传指导。这是说微生物肥料使用操作很复杂吗?

 

答: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微生物肥料的宣传和技术指导非常必要。这样做并非是微生物肥料的操作技术有多么复杂,而是因为我国对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农民对它不像常规化肥那样熟悉,甚至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问:业内人士分析,微生物肥料的春天来了。这跟农民有关系吗?

 

答:我国政府现在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发展生态农业、强调食品安全,肥料的生产、营销和施用单位也比以往更加重视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和使用。这样看来,说“微生物肥料的春天来了”是有道理的。但世界公认,当前如果完全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农作物将减产30%-40%。微生物肥料和化肥、农药、有机肥还是要配合使用的。

 

总结不同土壤问题的危害与改良办法

土壤是蔬菜优质高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随着设施蔬菜的大面积发展,土壤恶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土壤恶化主要体现在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微量元素缺乏、土壤菌群失调等方面。

 

一、土壤酸化

 

危害:在大部分菜区,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的现象,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大多数作物以微酸至微碱性为宜。土壤酸化后,影响作物的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什么都不长,施什么肥都无效。施磷后仍缺磷,施钾后仍缺钾。

 

土壤酸化后,影响肥料的有效性,PH值6—8时,土壤有效氮的含量最高。PH小于6.5时,土壤中的磷变成磷酸铁铝而固结,当PH值小于6.0时,土壤中有效钾、钙、镁的含量急剧减少,用再多的钾肥也是无效的,只能造成土壤盐泽化的加剧。

 

土壤酸化不仅影响大量元素的有效性,也影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硼在PH值4.7—6.7的范围内,钼在PH值4—8的范围,随PH值的下降,有效性降低。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对作物产生毒害。

 

土壤酸化后,土壤中的铝离子等物质使作物根系中毒、死亡,往往形成黑白相间的毛刷状根。同时土壤长期使用底肥化肥使用量大,而且追肥也是大量使用,这样就使得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酸化板结。酸化土壤板结对蔬菜的危害一是根系下扎困难,作物生长缓慢,产量降低;二是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出现沤根现象。

 

解决措施:对于酸化严重的地块,可以使用农业碳酸钾一举多得。农业碳酸钾呈碱性,含钾较多,同时含有较多的中微量元素,有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补钾作用,能中和土壤酸性。

 

农业碳酸钾属于速效碱性肥料,含氧化钙30%一35%,在酸性土壤中施用,增加土壤中钙素含量,中和土壤酸性,恢复土壤的良好结构,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地温。

 

农业碳酸钾为碱性热性肥料,秧苗田施农业碳酸钾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及化学结构,明显地提高土温,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减少因低温而引起的沤根现象发生程度,促进根系生长,减轻早春低温冷寒的危害。增强作物抗病抗倒伏及防虫杀菌等多功能作用。土家先民就是靠施用火粪(比农业碳酸钾含钾量低的草木灰)维持土壤的酸碱平衡和钾素平衡。

 

二、盐渍化加重

 

危害:土壤盐渍化是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增多,妨碍蔬菜根系正常吸水,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蔬菜就像种在盐水里一样,造成了腌根死棵。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初期地面有清霜而后发展到绿皮“青苔”,棚室内蔬菜尚为正常;中度时地面出现许多块状的红色胶状物,干后变为“红霜”,棚室内蔬菜生长到中期出现点片萎蔫;土壤盐分过重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盐霜”,棚室内蔬菜定植后根系特别少,后期死秧加重。

 

解决措施:目前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较好的措施是使用好的微生物菌剂(例如三色源),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蔬菜根系下扎,保证蔬菜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三、土壤菌群失调

 

危害: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菌,在土壤中起比较好的作用,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这些菌会引起许多的土传病害,造成死秧、死苗。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土壤菌群的失调。

 

解决措施:要想解决土壤菌群失调的问题,单靠使用杀菌剂来杀死土壤里面病菌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只能想办法补充土壤里面有益菌的数量,使土壤当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重新达到一个平衡,就不会影响蔬菜的长势了。目前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三色源,每次冲施2公斤。

 

四、微量元素缺乏

 

危害:连作是蔬菜种植的普遍现象,然而连年种植蔬菜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特别是硼、锌、铁等微量元素,由此引发的缺素症越来越严重,大大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解决措施:补充微量元素一要选对产品,二是选好使用时间,三是掌握用量。无论是果菜类还是叶菜类,微量元素补充有3种办法:

1.底施:农业碳酸钾—农业碳酸钾含有效钾约为35%,其中80%—90%是水溶性钾,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还含有丰富的氮、磷及钙、镁、锌、钼、锰,硅等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上不可多得的好肥料。结合其他有机肥料共同施入。

2.冲施:冲施含铁、铜、锰、锌、硼、钼等各种微量元素的肥料,配合冲施肥,补充各种元素,解决各种缺素症,平衡蔬菜吸收氮磷钾的比例,改变蔬菜品质。

3.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微量元素适合于缺素症较轻的生理病害,而且为了保证其吸收率,应选螯合态较好的微生物肥料。

 

常见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某些低产土壤(酸性土壤、碱土和盐土)要借助化学改良剂和灌溉等手段进行改良,消除障碍因素,以提高肥力。此外还要进行合理的耕作和轮作,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防止某些养分亏缺和水气失调。

 

1.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防止肥力衰退与土壤治理相结合,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和合理施用化肥,以便不仅有利于当季作物的高产,而且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

 

2.增施有机肥,通过施用人、畜的粪、尿肥及堆肥、沤肥、绿肥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农肥来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机肥含量,有条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河泥、草炭等),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作用。

 

3.合理轮作,适当增加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在轮作过程中四年左右种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同时豆科绿肥作物经翻压入土后,大量的根、茎、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4.增施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质,使酸化、盐化、板结、施肥过度土壤恢复活力,改善土壤连作障碍,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良性循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少落花落果,提高结实率,提早收及延长采摘期,增加果实营养水平,提高土壤保水性改善土壤吸附性能。

 

5.秸秆还田,在作物收获后,把秸秆切碎撒在地表后用犁翻压,直接还田,这样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透气、透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如何预防土壤酸化和改良酸化的土壤?

一.棚室土壤酸化以后会有哪些危害?

 

当我们在栽培过程中发现蔬菜的生长状况越来越差,产量和品质开始严重下降,各种病害频繁发生,植株的抗性严重下降,此时就应该考虑到是土壤酸化造成的。因为土壤酸化以后会对蔬菜以及土壤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抑制根系发育。土壤酸化可加重土壤板结,使根系伸展困难,发根弱,缓苗困难,容易形成老苗、僵苗,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长势弱,产量降低。
蔬菜长势减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害侵染。尤其是十字花科的根肿病和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萎病增多。
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低。土壤酸化不仅会造成氮素的大量流失,同时也使磷钾元素容易被固定,加上酸性导致根系生长弱及养分自身吸收利用率低,其结果导致化肥用量越来越大,而植株长势却越来越差。
使微生物种群比例失调。酸性土壤中易滋生致病真菌,使得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数量降低。
在酸性条件下,铝、锰的溶解度增大,对蔬菜产生毒害作用。土壤中的氢离子增多,对蔬菜吸收其它阳离子产生拮抗作用。

 

二.如何预防土壤酸化和改良酸化的土壤?

 

上面说道,棚室土壤的酸化是由于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因此在蔬菜栽培的过程中就要合理运用各种肥料,把土壤调整到健康状态。

有条件的应每年对大棚土壤做一到两次检测,及时了解大棚土壤的健康状况。在每茬蔬菜定植之前,应该大量施用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增加棚室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对酸化的缓冲能力,使土壤PH值保持在中性。耕作层加深到30-40厘米,将上下层土壤对换,改善土壤结构。加大有益微生物的投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利用率,抑制病害的发生。

对于化学肥料的投入,应根据检测结果合理施肥,同时配合施用钙、镁、硼、锌、钼等中微量元素,生理酸性肥料干脆不用。

 

三.那么,如果我们棚室里的土壤已经酸化了怎么办呢?

生石灰改良法。生石灰施入土壤中可中和酸性,提高土壤pH 值,直接改良土壤的酸化状况,并且能为蔬菜补充大量的钙。资料显示,酸性不同的土壤用量不一样:pH值为0至5.5的地块,每亩混入130千克左右;PH值为5.5至6的地块,每亩混入65千克左右;pH值6.0至6.4的地块,每亩混入30千克左右。撒完石灰以后,使用旋耕机细致翻地,使石灰和土壤充分混合。
使用土壤改良产品。实验发现钙离子的浓度增加可以改变土壤表层的的酸度,这就说明使用含钙离子的物质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的酸性问题。硅钙镁肥、碳酸钙肥以及碳酸镁肥也可以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良好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生石灰和土壤改良产品的条件下也需要加大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用量,对于加快酸化土壤的改良和保持土壤改良后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壤板结的七大成因

【摘要】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不适于农作物和花木等生长的现象。形成土壤板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7大因素:

 

农田土壤质地太粘,耕作层浅

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或灌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有机肥严重不足、秸秆还田量减少

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塑料制品过多的投入

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干净,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土壤板结。

 

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

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1)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

由于机械耕作过深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

 

有害物质的积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使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风沙、暴雨水土流失

遇到风沙、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土壤板结。